您的位置: 首頁 >要聞 >

綠色新政可能會增加這些可再生能源庫存

2019-04-12 11:33:37 編輯: 來源:
導讀 根據美國(或任何其他國家)不斷變化的政治情緒買入或賣出股票并不是一個好的投資策略。但這并不意味著政治對公司沒有影響。在過去兩年中,由

根據美國(或任何其他國家)不斷變化的政治情緒買入或賣出股票并不是一個好的投資策略。但這并不意味著政治對公司沒有影響。在過去兩年中,由于唐納德特朗普總統(tǒng)決定對太陽能電池板征收關稅并推行明確使化石燃料更容易在電力市場上競爭的政策,太陽能和風能公司一直在努力。

但白宮并不是政治風吹襲的唯一地方。加利福尼亞州現在要求在該州建造的所有新住宅上安裝太陽能系統(tǒng),并且到2045年夏威夷已經為其電網強制要求100%的可再生能源。在聯邦一級,“綠色新政”正在獲得一些牽引力,正在改變全國的敘事。如果接近該提議的任何內容最終獲得通過并簽署成為法律,它將增加一些可再生能源股票,尤其是太陽能板塊。

美國太陽能制造商

美國只有兩家主要的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和工廠:First Solar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FSLR),在俄亥俄州有一家制造工廠,以及SunPower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SPWR),后者在俄勒岡州收購了一家制造工廠。由于他們的國產產品的購買者不必支付目前對進口太陽能電池板征收的關稅,因此他們享有成本優(yōu)勢。他們還可以為“美國制造”標志收取高價。

如果“綠色新政”激勵美國太陽能制造 - 該決議建議“擴大可再生能源制造” - 這兩家太陽能公司將受益最多。他們已經在美國,如果經濟學合理的話,他們可以迅速擴大他們的設施。

屋頂太陽能的大腕

太陽能系統(tǒng)安裝商可以看到他們潛在的市場飆升。2018年,安裝了10,600兆瓦(MW)的太陽能發(fā)電容量和6,600兆瓦的風能。如果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每年太陽能和風能裝置可以集體上升到近100,000兆瓦,以滿足電網每年對新發(fā)電廠的需求,使該行業(yè)增長五倍以上。

Sunrun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RUN)和Vivint Solar (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VSLR)等住宅太陽能安裝商剛剛開始發(fā)揮其潛力。2018年,他們分別安裝了373兆瓦和196兆瓦的屋頂太陽能系統(tǒng)。絕大多數住宅設施仍然在加利福尼亞,因此支持全國太陽能的綠色新政可能使其在尚未廣泛滲透的市場中更具吸引力。

這也將有助于SolarEdge Technologies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SEDG)和Enphase Energy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ENPH)等零部件供應商,后者為安裝商提供逆變器和功率優(yōu)化器。因為它們向許多安裝商銷售,如果住宅市場增長,無論是Sunrun還是Vivint Solar獲得或失去市場份額,對他們來說都無關緊要。

大太陽能和大財務

太陽能的大資金市場仍然是公用事業(yè)規(guī)模的太陽能項目。它們不像每瓦特的住宅太陽能那么有價值(大約1美元而不是每瓦3美元),但這些項目的規(guī)??赡苓_到幾百兆瓦。這為制造商,安裝商和金融家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該國三大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資產所有者是TerraForm Power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TERP),Brookfield Renewable Partners (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BEP)和NextEra Energy Partners (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NEP)。這些公司不會成為巨大的增長機會,因為他們不是制造或安裝風能或太陽能項目,但由于他們擁有清潔能源資產,他們可能會穩(wěn)步增長數十年。作為錦上添花,他們支付的股息目前分別收益率為5.5%,6.2%和4% - 考慮到公司的長期增長潛力,它們的收益率非常高。

政治風正在發(fā)生變化

正如我之前所說,僅根據政治預測買入或賣出股票是一種可怕的投資策略。但投資者確實需要了解政治如何影響他們的股票,無論好壞。目前,在美國擴大清潔(綠色)能源生產和制造的想法已經非常普及,并且看起來正在獲得動力。如果這種趨勢持續(xù)下去,華盛頓特區(qū)的任何“綠色新政”都會過去,這些股票都可能成為大贏家。

與此同時,加利福尼亞州,華盛頓州,亞利桑那州和佛羅里達州等州正在開放激勵措施和途徑,以擴大可再生能源生產。這些國家層面的激勵措施將使可再生能源產業(yè)在未來幾年內保持穩(wěn)定,但像綠色新政這樣的大規(guī)模變革可能是這些股票成為投資者的巨大贏家所必需的。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