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從尋找感覺開始
騎術是一門感覺藝術,感覺是人馬之間最根本的聯(lián)系。感覺是摸不到、稱量不出而又真實存在的。行家從馬的運動中可以“讀”出騎手運用的那些感覺,感覺是可以“品”、可以“回味”的。經(jīng)過常年累月的訓練,好的騎手們可以在技術和知識上大致接近,但感覺上的差異也因此拉開了騎術水平的高下。
超級騎手想把他們的感覺教給馬,使馬一步步成為熟馬、好馬、頂級馬,普通騎手由于自身感覺不夠,他們練不出來頂級馬,要體會頂級馬就只能用錢去買。買來時間長了,自己的感覺不夠強,那么馬也會逐漸失去感覺,甚至養(yǎng)成壞的感覺,于是要請好騎手來給馬恢復感覺,如果馬的感覺被嚴重的破壞,無法恢復,就只有再買馬——用錢買回感覺?,F(xiàn)代技術足夠發(fā)達,但在騎術方面,無論電腦還是機器都絕對替代不了騎手,感覺的傳授還得靠人,靠好騎手。所以,騎手的一生都在追求感覺,感覺是保值的。
德國騎手就很崇尚感覺,他們說感覺都是天生的,可以意會難以言傳,是很難“教”的。比如馬庫斯-埃寧,他騎出的每一匹馬,哪怕是四五歲的年輕馬,外行人也會被那種美所震懾。但他的這種感覺,就連和他朝夕相處的弟弟約翰-尼斯也學不來。所以,碰到某種騎術現(xiàn)象的時候,德國教練總有一個萬能的答案:屬于感覺方面的事,語言無法表達清楚。
感覺要靠“悟”,悟不到、悟不出時,旁人可以啟發(fā),關鍵是準確的比喻,先讓人“神會”,再有那么一匹有感覺的馬,還要在這匹馬出感覺的那個時候,通過騎乘抓住。感覺一旦擁有,就屬于自己了。但這只是一種或幾種感覺,騎馬的感覺是一層層的,上了一層就看見了更高的一層。
青少年多是在馬背上學的感覺,他們身體協(xié)調,由感性直接抓住感覺;成年人在這方面另有優(yōu)勢,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和處事道理都會是比喻的載體。女性在這方面最有優(yōu)勢,女性具有獨特的第六感,所以常見的女騎手以“不合理”的騎法,擊敗功力強大的男騎手。
感覺要通過訓練予以強化,強化的實質就是感覺的傳遞。傳遞的前提,首先要確定馬能準確的明白騎手的感覺,在高級競技上,感覺的傳遞要近乎絕對的準確,才能保證人馬的安全;此外,還要強化傳遞的速度,馬要在瞬間領會騎手的意圖并作出反應,這是完成復雜路線的前提。凱撒常說:“必須練到這個狀態(tài),我一動念,它(馬)就反應。“ 優(yōu)秀的障礙馬有著強烈的跳躍欲望,在賽場上騎手要適時發(fā)出“穩(wěn)一點”、“緊一些”的感覺,騎手的這種感覺可以使馬跑步的態(tài)勢瞬間由極限地向前轉入沉穩(wěn)堅定地向前,轉換是不破壞節(jié)奏的,越是高手越是“無極變速”般的,但最重要的仍是保持向前,堅定地向前!向前是為了這一運動最高的戰(zhàn)斗原則——超越,所必須的前提;最好的馬,也會在奇形怪色的障礙前膽怯,那是路線師的精心預設。此時,唯有感覺才能瞬間發(fā)出強大的向前的感覺,裹挾著超越一切銅墻鐵壁的感覺,使馬立時恢復自信,堅決地完成超越。
感覺的傳遞是雙向的,馬在瞬間即知道騎手,所以當一個“弱”的騎手,面對超出能力的障礙,心中出現(xiàn)“虛”的感覺、對馬的不信任感,往往會造成跳越失敗。特別是業(yè)余騎手,在初級階段,這種不良感覺必須盡最大努力避免,因為這種感覺會存留在騎手記憶中,在今后跳難度更大的障礙時會復發(fā),另外它還會存留在馬的記憶中。當多次發(fā)生這種事故時,馬的頭腦就會“虛”了,其危害程度遠遠大于肢體的病患,這往往導致馬的運動生命的結束。所以,學習騎術要腳踏實地、步步為營。在這個方面,任何急功近利甚至揠苗助長的做法都是害人害馬。歸根到底,馬是神賜,它不趨于社會的功利價值。馬憑感覺,人先自正,方能御馬。
感覺是騎術的高層面,但還需要時間的磨礪,需要下狠功夫。真正的騎手,以信念追求其中,這就是他們的生命。當這些因素匯集一身時,方能產(chǎn)生騎手的精神,這精神超越感覺、統(tǒng)領感覺,這才是最強大的力量。在最重要的比賽上,頂級騎手們并不一定能發(fā)揮出全部感覺,但他們能將精神發(fā)揮到極致,當他們在絕境中仍能守住的是精神,精神讓人馬奮勇向前。精神是人馬一起克服難以逾越的困難、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騎術學習,當從感覺入手,進入精神。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