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家好,綜合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下。世界十大劇毒蛇排行榜,眼鏡蛇才屈居第五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毒蛇,是一種可以分泌毒液的蛇類,被毒性大的蛇咬中,幾乎是可以讓你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斃命的!其實毒蛇是很怕人,受驚后會迅速的逃跑,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那么全面的認識毒蛇是十分有必要的,接下來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世界十大毒蛇!原來我們一直以為的劇毒眼鏡蛇才排名第五!
世界十大毒蛇排行
NO.1——細鱗太攀蛇
細鱗太攀蛇,俗稱內(nèi)陸太攀蛇,以前叫做內(nèi)陸盾尖吻蛇,還有沙漠猛蛇、兇猛太攀蛇、大斑蛇等別名。 是全世界最強毒性的陸棲蛇種,一次毒液就可殺死20萬只老鼠,形體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僅為2米左右(合6.5英尺),分布于澳洲中部的維多利亞沙漠及附近,細鱗太攀蛇生性害羞,當防御時,身體會離開地面。
細鱗太攀蛇又被稱作兇猛太攀蛇,它是地球上毒性最大的蛇之一。被它咬一口產(chǎn)生的毒液,足以殺死一百個成年人。盡管如此,內(nèi)陸太攀蛇的性格比較溫柔,如果你不捕捉它們,它們是不會輕易被激怒。這種蛇主要吃老鼠等一些小型哺乳動物。
世界十大毒蛇排行NO.2——棕伊澳蛇
棕伊澳蛇是澳洲分布最廣的毒蛇。本種在新幾內(nèi)亞南部也曾有發(fā)現(xiàn)紀錄,但據(jù)最近的研究顯示,這些蛇有可能是另一個新品種。棕伊澳蛇毒性很強,位列世界毒蛇前三名之內(nèi)。棕伊澳蛇一旦受到威脅,在發(fā)動攻擊前會先撐平窄窄的頸部皮摺及抬高身體前部。
世界十大毒蛇排行NO.3——太攀蛇
太攀蛇(學名:Oxyuranus scutellatus),又名 普通太攀蛇 或 海岸太攀蛇,是一種大型的太攀蛇屬成員,亦為澳大利亞最大的毒蛇。分布于澳大利亞東部及北部沿岸一帶,另也出沒于新幾內(nèi)亞的島嶼。根據(jù)數(shù)個毒理學報告的實驗白鼠 LD50 皮下注射數(shù)據(jù),此物種的毒性在陸棲毒蛇中位列第三。這種太攀蛇的蛇咬也造成過100%的臨床致死率。其轄下共有兩個已確認亞種。
太攀蛇是行動快速的哺乳動物殺手,日夜均會活動,毒性強烈,每咬一口釋出的毒液已足夠殺死100人,本種蛇也是新幾內(nèi)亞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兇;卵生,每次產(chǎn)下3~22枚卵。
NO.4——東部虎蛇
東部虎蛇屬眼鏡蛇科(Elapidae)爬行類動物,學名為Notechisscutatus,產(chǎn)於澳大利亞。其毒液含凝血劑和神經(jīng)麻痹劑,常使人斃命。向人攻擊之前,頭和頸部膨脹成扁平狀(眼鏡蛇的方式)。東部虎蛇為常見種類,澳大利亞南方地區(qū)的沼澤地數(shù)量極多。體呈多種顏色,一般有褐色和黃色條紋。
平均體長1.2公尺(4尺)。體長約1.3~1.6米。蛇身厚實,頭部寬大,身體呈淺暗橘黃色或茶色,并伴有黃綠色、灰色或橘褐色箍環(huán),生于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島半干旱區(qū)域?;⑸吖粜詮?,含劇毒液,是致人死亡的主要蛇種棲。
NO.5——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又稱山萬蛇、過山峰、大扁頸蛇、大眼鏡蛇、大扁頭風、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過山標等。雖稱為“眼鏡王蛇”,但此物種與真正的眼鏡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鏡蛇屬的一員,而是屬于獨立的眼鏡王蛇屬。
相比其他眼鏡蛇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zhuǎn)動靈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在中國西南與華南地區(qū)常有出沒,通常棲息在草地、空曠坡地及樹林里。它的主要食物就是與之相近的同類──其他蛇類,所以在眼鏡王蛇的領(lǐng)地,很難見到其他種類的蛇。眼鏡王蛇毒性極強。
眼鏡王蛇行動敏捷,頭部可靈活轉(zhuǎn)動,不但可向前后左右方向攻擊,還可以垂直竄起來攻擊頭頂上方的物體。咬住東西后常不會輕易撒口,毒液中干毒約100毫克,而平均致死量為12毫克,被咬者會在數(shù)分鐘內(nèi)引發(fā)腫脹、反胃、腹痛、呼吸麻痹,出現(xiàn)言語障礙,昏迷等癥狀,人在被咬后的半小時內(nèi)如沒有及時的藥物治療必定死亡。
NO.6——巨環(huán)海蛇
體長約兩米(m)。毒牙細小,一次分泌的毒液量少,也捕食鰻魚等。它的右肺幾乎占據(jù)了身體的右半部分。它可以潛入10丈深的水里,它那象槳一樣的尾巴有利于迅速游動到達目的地。
它屬于水陸兩棲蛇類。不局限于近海而可生活與遠洋中,因此分布非常廣泛,不僅遍及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熱帶海域,還遠及東太平洋各地直到美洲沿海,它們也是是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的蛇類。主要以魚類為食,卵生。
NO.7——虎蛇
虎蛇屬眼鏡蛇科(Elapidae)爬蟲,學名為Notechisscutatus,產(chǎn)于澳大利亞;其毒液含凝血劑和神經(jīng)麻痹劑,常使人斃命。向人攻擊之前,頭和頸部膨脹成扁平狀(眼鏡蛇的方式)?;⑸邽槌R姺N類,澳大利亞南方地區(qū)的沼澤地數(shù)量極多。體呈多種顏色,一般有褐色和黃色條紋。
平均體長1.2公尺(4尺)。體長約1.3~1.6米。蛇身厚實,頭部寬大,身體呈淺暗橘黃色或茶色,并伴有黃綠色、灰色或橘褐色箍環(huán),生于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島半干旱區(qū)域?;⑸吖粜詮?,含劇毒液,是致人死亡的主要蛇種棲。 同時也是傳奇游戲中的一種怪物。
體長約1.3~1.6米。蛇身厚實,頭部寬大,身體呈淺暗橘黃色或茶色,并伴有黃綠色.灰色或橘褐色箍環(huán),生于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島半干旱區(qū)域?;⑸吖粜詮?,含劇毒液,是致人死亡的主要蛇種棲 。 虎蛇是澳大利亞亞熱帶地區(qū)一種體型較大的毒蛇,它們是蛇亞目中一個很獨特的群體,同種屬中的外型、體色、大小分別可以相當大。
部分虎蛇的體色更會因應季節(jié)性而有所改變。一般虎蛇的身體長達1.45米,體紋寬闊,有明顯的光暗落差?;⑸叩捏w色大致有橄欖色、暗黃色、橙棕色及黑色等,蛇腹比較淺色?;⑸咭远舅貧⑺阔C物,也會向侵略者施展凌厲的咬擊,有令人類致命的能力。
NO.8——黑虎蛇
世界最毒10大名蛇之一,體長約1.2公尺。棲息于沙丘、海灘、草叢等地,以兩棲類、鳥類和小哺乳動物為食,卵胎生。
黑虎蛇分泌強烈的神經(jīng)毒素、凝固劑、溶血素及蛇類特有的肌肉毒素,其毒性能躋身世界最強烈的蛇毒之列。被黑虎蛇所咬后,除了傷口劇痛之外,從傷口附近延伸的毒素更會令足部及頸部出現(xiàn)痛楚,身體感到麻痹、出汗,隨即開始呼吸困難及局部肢體癱瘓。即使有有效的抗蛇毒素,但如果不立即治療的話,致命率仍高達45%。
NO.9——南部棘蛇
南部棘蛇(拼音:nán bù jí shé),英文名:common death adder,學名:Acanthophis antarcticus。南部棘蛇,又稱死亡蛇,是澳洲本土的特有種,也是在眾多蛇類之中毒性最強的蛇種之一。聚居于澳洲東岸的森林、草原與及石楠草原等地方。
南棘蛇的毒液含有劇毒的神經(jīng)毒素,這可能會導致癱瘓,甚至死亡。南棘蛇的毒性以LD50的標準而言每公斤有0.07毫克,強度在世界眾多毒蛇品種名列前茅。它亦是所有澳大利亞蛇種中能最快令獵物毒死的蛇。不過,據(jù)研究指南棘蛇其實并不喜歡噬咬東西,某程度上南棘蛇還可能有厭惡咬擊的傾向。
NO.10——西部擬眼鏡蛇
西部擬眼鏡蛇,是一種分布于澳洲的毒蛇,在世界毒蛇排行榜上排名第十。卵生。棲息于樹林、草原、沙漠等地,以小型爬行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
擬眼鏡蛇是容易因被趨近、接觸或受威脅而發(fā)動咬擊的蛇類。不過擬眼鏡蛇的咬擊只有一半帶有毒素,對于傷口而言威力較其它毒蛇稍為輕微。被咬后傷者可能會出現(xiàn)即時的突發(fā)性虛脫,而且此毒素最顯著的效果是令傷者出現(xiàn)凝血異常,產(chǎn)生“蛇毒引致凝血功能損耗癥(Venom-induced consumption coagulopathy)”,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